久久成熟德兴若自然矣翻译_V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_A级毛片在线看_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今日要聞

爭議&關注!分析2019年塑料行業“待解難題”,抓住2020年新機遇

2020-01-13 10:34:50 來源:廢塑料新觀察 閱讀量:21838 評論
分享:

導讀:2019年,塑料循環行業是一個巨變的時代,再生顆粒鑒別、固廢法修訂、垃圾強制分類、9月9日深改委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等,眾多和行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持續出臺推進,引發行業劇烈動蕩,2019年,行業內每個人都有一份不得不說的故事,哪個詞擊中你的心?

  【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 2019年,塑料循環行業是一個巨變的時代,再生顆粒鑒別、固廢法修訂、垃圾強制分類、9月9日深改委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等,眾多和行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持續出臺推進,引發行業動蕩。
 
  大浪淘沙,部分人離開了這個行業,部分人看到商機進入這個行業,但更多的是行業堅守著。篩去的不是沙子,但留下的一定是英雄。
 
  2019年,行業內每個人都有一份不得不說的故事,哪個詞擊中你的心?
 
  再生塑料系列國家標準
 
  國內外較少有涉及再生塑料的產品標準,《再生塑料系列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對于再生塑料行業來說具有開創性,這一標準的發布,既影響國外再生塑料的進口,又影響國內再生塑料企業的生產和下游制品企業的采購,牽一發而動全身。
 
  再生顆粒能否滿足相對應的《再生塑料國家標準》?海關是否會把《再生塑料系列國家標準》當做固廢鑒別的依據?如若進口顆粒沒有滿足標準要求,再生顆粒是否會被判為固廢,還是說只是不合格產品?如果《再生塑料系列國家標準》實施后,有誰來對進口再生顆粒進行檢驗?海關的鑒別結構還是第三方檢測機構?是抽樣檢驗還是批批檢驗? 標準出來后,測試方法和指標是明確的,是否還需要*的鑒別機構進行檢測?一系列問題,一系列爭議。
 
  食品級接觸材料
 
  塑料循環再生是大勢所趨,但使用回收再生的塑料作為食品接觸級材料,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回收再生材料如何用于食品接觸材料,什么樣的回收塑料可以再次用于食品接觸材料,存在巨大爭議。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食品接觸材料有相關的檢測標準,確保食品接觸材料符合美國FDA要求,不危害人類健康。但是目前中國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和法規,國內某家塑料包裝物回收再生企業,生產“瓶級”再生聚酯切片和環保級切片,提出:中國是否能出一個“不反對”政策,不反對回收再生材料用于食品接觸材料,但由市場來決定具體怎樣使用,可行嗎?你怎樣看那?
 
  農膜
 
  農膜主要分為大棚膜和地膜,中國是農膜生產與消費主力國,農村地區地膜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成為農村“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全國政協2019年9月12日在京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議題是“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各省市政協委員通過移動履職平臺發表意見,其中多位談話聚焦農村地膜污染問題。2019年12月6日,為建立健全農用薄膜管理制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有關規定,農業農村部起草了《農用薄膜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誰是農膜回收再生的終端責任人,電子化臺賬制度,農膜的污染狀況(檢測方法,檢測依據)的數據系統,發票問題!各方眾說紛紜。
 
  垃圾強制分類
 
  2019年7月1日開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開始步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垃圾分類是一個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完整鏈條,包括前端分類投放、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理的完整“閉環”處理系統。新的垃圾分類將重新定義垃圾分類標準,并將重新整合垃圾產業鏈的運行及盈利模式,淘汰小散亂污的回收產業鏈,企業規模會越來越大,行業集中度將越來越強,行業淘汰速度和整合力度將會加劇;行業的云數據應用、智能化、自動化將大行其道;無害化處理、高效化利用、高值化產品、綠色化進程將會加速。垃圾分類的實施將強制改變現有生活習慣,分類方式的改變更帶來整個行業鏈條的巨變,一系列機會與商機,2019年垃圾強制分類,不可小窺。
 
  化學方法回收
 
  目前,并沒有成熟的方案處理所有類型的塑料垃圾(尤其是與粘合劑等其他材料混合的塑料制品。2019年,包括中石化、SABIC等國內外石化巨頭對化學回收方法的關注度提高,并已著手對廢塑料熱解油化技術及大產能連續化生產裝置進行產業化研發,國內外一些環保科技企業也取得了實質性的技術突破,廢塑料熱解油化的大型清潔生產裝備即將實現工業化生產。
 
  2019年,幾種新的化學回收技術正在興起,幫助解決原料成分的局限性并降低機械回收過程的復雜性,化學回收為處理廢塑料開辟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道路,采取措施減少塑料污染,積極開發各種廢塑料回收再生的關鍵技術,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固廢法修訂
 
  進口再生顆粒洶涌而至,送檢率居高不下,固廢鑒別導致的退運、滯港、檢測費、商務違約使企業損失慘重。
 
  進口再生顆粒的高頻開箱和送檢是否已經常態化?進口再生顆粒固廢鑒定采用的標準、儀器方法和執法尺度是什么?海關固廢鑒別機構收費高昂,測試周期長,服務未市場化,企業固廢鑒別需求如何得到滿足?再生塑料傳統從業者專業知識不足,對固廢鑒別原理和儀器方法不夠了解,自檢工作如何開展?種種問題已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
 
  GB34330-2017《固體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意味:再生塑料顆粒需滿足塑料材料或者產品的相關規范和標準要求。但目前尚無生態環境部、海關、廢塑料行業協會共同認可的再生塑料產品質量標準,因此在商檢固廢屬性鑒別時,鑒別機構要求再生塑料顆粒達到材料或者產品品質要求的底線,即“成分的一致性和均勻性”。(注:”三個一致“是2014年的文件,僅為海關總署監管司為了規范現場海關快速驗放再生塑料顆粒而設定的一種便捷方法,僅是“固廢”鑒別的要求底線,但不是法律、法規所設定的鑒別標準。)因此,成分不一致或不均勻的再生塑料顆粒就會被判為固體廢物。
 
  固廢鑒別儀器實施方法除“三個一致”外,還有夾雜物、氣味、RoHS、放射性及成分的一致性和均勻性等項目,其中“成分的一致性和均勻性”是目前固廢鑒別中的高危項目,高比例的送檢產品因此項目被判定為固廢。
 
  “成分的一致性和均勻性”主要通過紅外譜圖(FT-IR)、熔點(Tm)、熱焓比值、玻璃化轉變溫度(Tg)、灰分等方法來判定。固廢鑒別儀器實施方法的判定尺度因再生塑料來源、成分和用途的復雜性,儀器實施方法的判定尺度難以實現完全的數據化,在實際工作中,海關的現場執法人員和固廢鑒別機構,更多強調的是對通則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就同一來源同批進口的待檢樣品,不同的固體廢物屬性鑒別機構可能給出不同的鑒別結果,也就是說這些鑒別機構均具有國家賦予的鑒別資質,但實現對固廢鑒別通則理解和運用的完全統一存在難度。畢竟實際進口的產品門類過多,鑒別機構也需要進行方法開發和指導性案例的借鑒,換言之,海關仍在持續加強固體廢物屬性鑒別能力的建設。
  
  聚酯PET
 
  我國聚酯行業經過高速發展到平穩期,現在已經進入轉折期甚至下降期。以前再生或者廢塑料行業能夠生存的條件是價格足夠低,與原生產品的差價由早期的5000元/噸以上,逐步降低到3000元以上,2000元以上,1000元以上,直至到現在的幾百元,甚至某些品種已經超過原生產品價格。
 
  目前,由于大規模的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打通,煤化工路線逐步成熟,以聚酯產業鏈為例,原生產品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 PX 加工費下降幅度至多達近50%,PTA/MEG 成本也急劇大幅下降,聚酯的聚合成本已與再生沒有太大差距,加上再生產品的加工成本要高于原生,所以行業天花板開始出現。同時2019年末,整個產業上游都在擴張,而終端需求一直不景氣。聚酯行業正面臨著不斷的重新洗牌,一些生產能力弱、不能及時轉型的小企業在洗牌中被重組、淘汰。
  
  一次性包裝材料
 
  廢棄物中大約1/3是一次性塑料,一次性塑料的主要來源是包裝。近幾年伴隨著電商、外賣等互聯網經濟模式的異軍突起,2008年“限塑令”未能顧及到的一個小缺口開始急速擴大,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
 
  快遞包裝:據快遞業“十三五”時期發展指標,2020 年我國的快遞量將達到 700 億件,人均快件從 2000 年的 0.01 件增長到 2020 年的約 50 件。當前我國快遞包裝廢塑料約 99%(質量比)混入生活垃圾,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大、回收率低、循環利用難已成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的“卡脖子”難題,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面臨幾大瓶頸亟待突破。
 
  外賣餐盒:以網絡訂餐為例,2018年中國外賣用戶規模達3.58億人,2019年將超4億人,若4億人每人訂一次餐,一次需4個餐盒,一年就產生了16億的餐盒數量。外賣垃圾具有外包裝餐盒與剩余食物混扔、產生源十分分散等特點,而相應的垃圾回收體系又不完善,白色垃圾回收難,外賣餐盒屬于塑料制的外賣垃圾,理論上屬于可回收物品,但因其質地輕薄、材料廉價,回收價值很低,實際上陷入了難以回收利用的尷尬境地。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指生產者應承擔的責任,不僅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之中,而且還要延伸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產品消費后的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階段。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填補了產品責任體系中消費后產品責任的空白,確定了廢物回收處理、處置、再循環利用上的責任主體。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世界各國有不同的實施方式,從對終端處理責任完全由生產者負擔到處理費用由生產者和納稅人共同承擔,到產業自愿性計劃或必要時由政府制定法規強制執行,通常由企業自愿、法律強制和經濟刺激等三種手段。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市場自發式回收利用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建立廢棄物有效處置和合理利用的長效機制。
 
  可降解材料
 
  政府在加大對可降解塑料產品的支持力度,但目前可降解塑料存在爭議。可降解塑料袋相比于普通塑料袋,主要區別在于前者不含一般垃圾袋中的PE成分,而是主要取材于秸稈中提取的木質素和生物降解塑料。
 
  可降解的塑料袋需要嚴格的條件(水、溫度、反應器等)才能完成降解。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可降解的塑料袋在pH值在1-2(強酸)或者11-13(強堿)之間時,需要1-2個月分子鏈才會斷裂(即完成降解)。并且很多可降解塑料袋只是部分降解,并不能完全降解。即便是能夠完全降解的塑料袋,也需要工業堆肥。
 
  大量可降解塑料袋的歸宿和普通塑料袋一樣:被填埋或焚燒。即便消費者使用了可完全降解的塑料袋,也沒有能力讓它們真的降解。因為實現完全降解的一個前提是將可降解塑料袋與普通塑料袋分開。目前的垃圾分類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可降解與不可降解塑料袋。大部分城市也沒有專門為此設置的回收處理體系。也就是說,消費者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歸宿其實和普通塑料袋一樣,都進入了填埋場或被焚燒,并沒有進行專門的工業堆肥降解處理。因此,“可降解”只是“可以降解”,不等于“真降解”。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