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密歇根大學環境工程師Shelie Miller稱,實際上,包括碳酸飲料在內的許多消費品對環境的影響大多與內部產品有關,而不是包裝。
【塑料機械網 新聞】站在超市的汽水貨架邊,周圍是一排排色彩鮮艷的塑料瓶和金屬罐,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這里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一次性容器過多,如果我們簡單地回收更多的一次性容器,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密歇根大學環境工程師Shelie Miller稱,實際上,包括碳酸飲料在內的許多消費品對環境的影響大多與內部產品有關,而不是包裝。
Miller在10月26日的《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特別是一次性塑料,包裝的生產和處理通常只占產品壽命期環境影響的百分之幾。
“消費者傾向于關注包裝的影響,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影響,”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副教授、U-M環境項目主任Miller說,“但是,減少對產品的需求和杜絕浪費的消費心理在減少整體環境影響方面比回收利用更為有效。”
盡管如此,消費者之所以愿意回收產品,根本原因之一是為了減少產品的回收利用
關于塑料包裝的中心作用的錯誤信念,是Miller在其改變傳統智慧的論文《關于一次性塑料對環境影響的五種誤解》中試圖揭穿的五個“神話”之一。
這五種常見的誤解,以及Miller對它們的見解是:
- 塑料包裝是對產品環境影響大的因素。實際上,包裝內的產品通常對環境的影響要大得多。
- 塑料對環境的影響比任何其他包裝材料都要大。實際上,在大多數影響類別中,塑料通常比一次性使用的玻璃或金屬具有更低的總體環境影響。
- 可重復使用的產品總是比一次性塑料好。事實上,可重復使用的產品只有在重復使用足夠的時間來抵消用于制造它們的材料和能源時,才會對環境產生較低的影響。
- 回收和堆肥應該是優先考慮的。說實話,與減少總消耗的努力相比,與回收和堆肥相關的環境效益往往很小。
- 消除一次性塑料的“零浪費”努力將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更低。實際上,從垃圾填埋場轉移垃圾的好處很小。減少廢物和有意識的消費,包括仔細考慮所消費產品的類型和數量,是決定一個事件對環境影響的更大因素。
在她的評論文章中,Miller在敦促其他環境科學家和工程師在他們自己的研究和形成公共政策的討論中擴大討論范圍,挑戰目前科學知識不支持的觀點。
她說:“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和增加回收利用的努力,可能會分散人們對能源使用、制造業和資源開采等不太明顯、往往更具破壞性的環境影響的注意力。我們需要采取更全面的觀點來考慮更大的環境問題。”
Miller強調,她并沒有試圖淡化與塑料和塑料廢料有關的環境問題。但是,要將塑料廢物問題放在適當的背景下,關鍵是要檢查從自然資源的開采到終處置或再利用所需的能源,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環境影響。
生命周期評估(LCA)是像Miller這樣的研究人員用來量化多個類別的終生環境影響的工具,包括氣候變化和能源使用、水和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損失、固體廢物產生以及人類和生態毒性。
消費者很容易關注包裝廢棄物,因為他們每天都能看到包裝盒、瓶子和罐頭,而其他各種環境影響對他們來說基本上是看不見的。但是,LCA分析系統地評估了整個供應鏈,衡量了可能被忽視的影響,Miller說。
例如,包裝食品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無形的影響,包括密集的農業生產、能源生產、整個供應鏈的冷藏和運輸,以及與食品及其包裝相關的加工和制造。
Miller指出,通常被稱為3R的老生常談的格言“減少,再利用,再循環”,是為了提供一個易于記憶的層次結構,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大多數環保信息并沒有強調3R的固有層次結構,即減少和重復使用被列在回收之前。因此,消費者往往過分強調回收包裝的重要性,而不是盡可能地減少產品的消耗量和重復使用物品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她說:“雖然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產生了許多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但消費型社會的上游后果也有很多,即使塑料垃圾大幅減少,也無法消除。”
“大多數產品的環境影響一般以資源開采、制造和使用階段為主。所以,減少材料消耗總是比回收利用更可取,因為不需要額外的生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